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和穩定錨

金社平

2025年09月12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百年變局,十字路口,中國以高質量發展的定力和行動,不斷塑造確定性、未來性、機遇性。

  上半年,全球發展在多重挑戰中蹣跚前行,中國以5.3%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速迎難而上,延續穩中向好態勢,“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和穩定錨”作用進一步凸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14億多中國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對世界來說,這意味著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機遇,也將為世界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7月2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從4月預測的4.0%大幅上調至4.8%,這一調整主要基於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強勁表現。

  從進博會到服貿會,從共建“一帶一路”到中歐班列,從新能源產業助力全球綠色轉型到絲路電商伙伴國增至36個……中國正以強大供給能力、廣闊內需市場和創新合作方案,持續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

  (一)

  依托強大供給能力,中國是全球產供鏈的“穩定器”。

  今年前8月,我國貨物貿易延續平穩增長態勢,進出口總值29.57萬億元,其中,出口實現17.61萬億元,同比增長6.9%。

  有外媒表示,中國制造和出口體系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時展現出龐大體量與高度靈活性。

  產供鏈穩定,是世界經濟循環暢通的重要支撐。

  今年以來,全球產供鏈穩定性連續性受到嚴重挑戰,中國不斷以高質量供給適配國際市場需求,成為全球分工體系中堅實、可靠、強勁的組成部分。

  堅實源於多元市場布局,拉緊全球經貿合作紐帶。

  前8月,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4.93萬億元,同比增長9.7%。同期,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5.3萬億元,同比增長5.4%。

  多元市場布局並非簡單的市場“搬家”,而是通過織密全球貿易網絡,讓各國在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中參與全球分工合作,促進全球商品要素暢通流動。

  可靠源於完備全產業鏈,快速響應全球市場需求。

  “從圖紙到樣品,中國工廠72小時內就能響應。從廣東省的工廠到美國的貨架,產品運輸最多1個月。”美國商人菲利普·理查德森是廣交會的常客。

  我國產業體系完備,制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約30%﹔產業配套能力強,能提供暢通高效的物流運輸網絡。

  憑借全產業鏈優勢,小到一個充電寶,大到海洋工程裝備,中國不僅能生產,而且又好又快,持續穩定滿足全球生產消費需求。

  強勁源於科技創新躍升,助力全球產業轉型升級。

  向著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進發,中國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行者。

  對供電緊張地區,針對性研發太陽能充電手機﹔對沙漠地貌較多的地區,推出防沙塵、耐高溫的節能發動機……越來越多的“中國智造”,讓不少國家和地區利用可再生能源“從夢想走進現實”。

  更關鍵的是,中國創新具有明顯的開放、開源特征,願意向世界分享原創技術和創新場景。

  前8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0.6萬億元,增長9.2%,佔我國出口總值比重超六成。其中,集成電路出口增長23.3%,汽車出口增長11.9%。

  巴基斯坦《黎明報》發文稱,中國經濟展現出了更強的適應力和內生動力,正在成為全球增長的重要驅動引擎。

  (二)

  背靠廣闊內需市場和連續開放政策,中國是全球共享的大市場。

  主動擴大進口,與世界分享中國市場機遇。

  7月25日,距離第八屆進博會舉辦還有100多天,40多家海外企業就已簽約成為第九屆進博會首批參展商。

  得益於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智利鑫榮懋推出的佳沃馬來西亞貓山王榴蓮等產品,在中國市場銷量持續增長,第七屆進博會簽約金額達2億美元。

  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中國市場為全球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這首先在於其規模大。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進口市場,一年有近50萬億元消費、超過20萬億元進口。前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8.42萬億元,同比增長4.8%。

  還在於其高成長性。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消費群體結構豐富,“青年消費”“銀發經濟”方興未艾﹔服務消費快速增長,家政、旅游、醫療等領域消費支出佔比不斷提升﹔消費理念開放新潮,數字消費、潮玩盲盒、首發經濟打造新增長點。

  更在於其開放性。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連續舉辦進博會和消博會,更多優質商品服務進入中國大市場。

  加大引資力度,打造外資企業投資興業沃土。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今世界,中國開放政策的連續性和明確性凸顯珍貴。

  制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清零”,中國擴大開放的步伐持續向前——

  今年以來,圍繞外資關注的政府採購、境內再投資等問題,出台《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制定155項試點任務﹔依托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台,推出強有力的外商投資促進措施……

  中國用行動向世界証明,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014家,同比增長11.7%。

  (三)

  貢獻創新合作方案,中國為全球共同發展提供新范式。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多重風險交織疊加,各國唯有團結協作,才能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發展繁榮。”

  今年,面對全球性挑戰,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國際社會以對話化解分歧、以合作超越沖突,攜手構建和合共生的美好世界。

  以對話化解分歧。

  當地時間7月28日至29日,中美經貿會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雙方就中美經貿關系、宏觀經濟政策等雙方共同關心的經貿議題開展了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交流。

  8月12日,中美雙方發布聯合聲明。美方承諾繼續調整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征關稅的措施,自8月12日起繼續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90天。中方自8月12日起繼續暫停實施24%對美加征關稅以及有關非關稅反制措施90天。

  從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到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再到此次會談,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經貿問題的路徑愈發清晰。

  事實証明,對話和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中方一如既往,以最大的誠意和務實的行動,不斷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以合作超越沖突。

  中國同中亞,中國與周邊國家友好合作的范例。

  從2000多年前的絲綢之路,到新時代的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中亞精神”熠熠生輝,六國合作欣欣向榮。

  跨越千年的友好史詩,積厚流光。今年,中國與中亞共同簽署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法律形式將世代友好的原則固定下來。

  這是六國關系史上新的裡程碑,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創舉。

  從中亞到非洲、歐洲,中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抓手,以全球發展倡議為引領,著眼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促進各國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共同構成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體系,為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了中國方案。

  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

  中國以自己的方式和行動向世界表明:我們從來都是、未來也必將是“支持全球發展事業的行動派和實干家”。

  “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釋放超大規模市場紅利,讓中國新發展成為各國的新機遇,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更多確定性。”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2日 01 版)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